进口铜精矿“转场检验”新模式在山东烟台落地(图)
图为:海关关员对进口铜精矿进行放射性检测 邹艳丽/摄
近日,一批重4000余吨的铜精矿在山东港口烟台港集装箱码头靠泊。在青岛海关所属烟台海关关员实施放射性检测、固体废物排查等查验无异常后,准予货物转场至进口企业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专用场地检验。
铜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。然而我国铜矿资源不足,难以满足国内需求,需要大量进口。按照之前的监管要求,企业进口集装箱装铜精矿时,海关需在口岸实施现场检查并取样送检,在全部合格后企业方可提离使用。为保障大宗资源性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,不断提升海关全要素监管效能,海关总署要求自2022年10月起,在兰州、青岛、福州等海关启动进口铜精矿口岸到目的地转场检验试点,实施“口岸+目的地”联合监管。
为支持企业经营平稳向好发展,保障国家重点产业链安全,烟台海关以智慧海关建设为契机,按照“一企一策”原则,深入开展集装箱运输进口铜精矿质量安全风险评估,针对企业痛点和诉求,优化调整海关检查作业流程,实施转场检验试点,采取“预先筛查+口岸快查+到货送检”模式,事前验核国外有毒有害元素检测报告,降低质量环保风险,在口岸实施快速放射性检验和排查等工作,货物转至企业专用场地完成取样送检,将海关监管工作前推后移,实现进口铜精矿智慧监管、精准监管、顺势监管。
“口岸通关时间由10天压缩到2天,减少了吊装、搬倒、拆箱、取样等作业,使每个集装箱压减成本约1000元。作业环节的减少,也避免了铜精矿倒箱过程中的损耗,公司年综合节约成本800万元。”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商贸经理王浚亦说。
近年来,青岛海关不断优化监管服务,严格落实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“先放后检”“品质依申请检验”、进口铜精矿“分步检测”等便利化措施。今年前6个月,关区共监管验放进口铜精矿178.87万吨、同比增长21.31%。
下一步,青岛海关将以提高口岸验放效率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,不断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“智关强国”行动,持续优化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监管模式,保障国家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。(关景元、张坤明、赵呈兵/文)